纸引未来网讯10月9日,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组织召开进口再生纸浆工作座谈会,玖龙纸业(02689.HK)、理文造纸(02314.HK)、山鹰国际(600567.SH)、景兴纸业(002067.SZ)、荣成环保、建晖纸业等头部造纸企业负责人,以及中国造纸协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代表与业内专家共同参会。同日,海关总署亦发布公告,明确进口再生纸浆(商品编号47062000)的申报规范——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在报关时,需在报关单备注栏注明生产工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干法”或“湿法”,该公告将于2025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
此次座谈会与公告的核心方向高度统一:海关总署进一步重申“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洋垃圾,禁止境外洋垃圾在我国倾倒、堆放、处置”的立场。这一监管动作的背后,是近年来进口再生纸浆领域乱象引发的监管关注,行业也围绕再生纸浆的品质风险与监管漏洞展开了广泛讨论。
从监管背景来看,我国自2021年1月1日起已全面禁止各类固体废物进口,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将境外固体废物输入境内的,处50万元至500万元罚款,承运人与进口者承担连带责任。”但禁令落地后,国内造纸行业面临了新的原料难题:国内废纸经过多次回收,物理性能持续下滑,部分纸企不得不转向海外寻找替代原料,“再生纸浆”由此成为重要选择——不少企业选择在海外将废纸初步加工为再生纸浆后进口,玖龙纸业、山鹰国际、太阳纸业(002078.SZ)等行业龙头均已布局海外再生纸浆项目。
但在此过程中,“干法碎浆”工艺带来的隐患逐渐显现。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许凤分析称,正规再生纸浆生产需采用“湿法”工艺:在液态环境中完成除渣、筛选等净化步骤,再经过浓缩、蒸汽热分散、高温干燥等环节,最终形成的浆板纤维含量可达91.5%以上(含水分8%),且高温环节能实现杀菌,完全符合卫生标准;而部分企业采用的“干法”工艺,仅将废纸粉碎成碎片后直接打包进口,省去了几乎所有净化与杀菌流程,导致废纸中原本含有的塑料碎片、胶黏物、微生物及铅、镉等重金属无法有效分离,既存在环境风险,也给下游造纸产品的质量埋下隐患。
监管案例也印证了这一风险的真实性。2021年以来,全国已多次出现以“再生纸浆”名义进口固体废物,最终被退运的情况;据青岛海关官网9月28日消息,黄岛海关近期查获一批申报为“再生纸浆(块状)”的货物,总量达746.78吨,经专业机构鉴定,该批货物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目前已被海关暂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3年11月27日《再生纸浆》(GB/T43393-2023)国家标准已正式发布,其中对再生纸浆的术语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包括放射性污染、危险废物、重金属、灰分、粗渣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平衡“解决纤维原料短缺”与“防范洋垃圾入境”两大需求,但该标准仍存在执行层面的缺口。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透露,此标准属于推荐性技术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参照执行;更关键的是,标准对进口再生纸浆可能存在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跨境风险,缺乏针对性限制条款,难以完全覆盖境外原料的特殊隐患。
当前市场最关注的问题在于,海关强化监管是否会影响国内纸价走势。近期双节后,国内造纸行业已出现涨价趋势,中游纸包装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不得不同步提高瓦楞纸板、纸箱的价格,但截至目前,纸价上涨与再生纸浆整治之间的直接关联尚未明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若未来干磨废纸浆进口被严格阻断,短期内可能会对造纸企业的原料供应造成一定冲击,但从整体影响来看,“对相关企业股价的拉动作用较大,而推动纸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一方面,龙头企业已通过布局海外湿法再生纸浆项目,保障合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国内废纸回收体系的完善,也在逐步缓解行业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海关总署此次推出的系列举措,不仅是对“禁废令”的进一步落地与强化,也为行业合规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未来,如何推动《再生纸浆》标准从“推荐性”向更具约束力的方向完善,如何针对进口再生纸浆补充生物安全等专项要求,将成为监管部门与行业共同探索的重点;而企业能否通过优化生产工艺、规范进口流程,规避“被判定为固废”的风险,也将直接影响其在原料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纸引未来网是一个造纸印刷包装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您提供包装纸价格指数、文化用纸价格指数、生活用纸价格指数、特种纸价格指数、废纸价格指数、纸浆价格指数,采购订单,广告推广,免费找货等服务。官网网址:https://www.51zy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