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描关注
    纸引未来网公众号

    纸引百科-订阅号
  • 纸引未来网纸张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电话: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抖音扫码关注

  • 掌上纸引未来

    微信扫码

    纸引百科-手机版首页

    手机版

    纸引百科-纸引行情

    纸引行情

    纸引百科-纸引汇采

    纸引汇采

    纸引百科-智慧熊

    智慧熊

 积分商城 商务中心 |
纸引未来网
快速找货
纸引未来网-智慧熊小程序

纸引行情-小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纸业新闻 » 正文

制造业老板:我年入几千万,活得不如广场舞大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5  来源:网络  作者:纸引未来网   责编:黄曼曼
核心提示: 在广东,老板曾经是一种尊称,现在,有些当老板的却很不愿意被这样称呼。

  纸引未来网讯

  纸友说

  在广东,老板曾经是一种尊称,现在,有些当老板的却很不愿意被这样称呼。

  多数人都认为老板就是坐着指挥别人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但是殊不知老板才是最大的苦行僧。

  现在企业难做,尤其是制造业,进退两难、日日焦虑,前途迷茫。

  可是制造业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行业,为何如今如此难做?出路又在哪里?

  今天的文章会详细介绍到。

作 者:蔡洪波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你才是老板,你一家子都是老板!

  在广东,老板曾经是一种尊称,现在,有些当老板的却很不愿意被这样称呼。

  不久前,一个在新三板挂牌的照明企业老板跟笔者喝茶,说了一个笑话。

  几个朋友一起到深圳某餐馆吃饭,服务员照例问:“几位老板,谁点菜?”其中一位突然发飙:“你才是老板,你一家子都是老板!”这一似乎无来由的愤怒恰恰一下子击中了太多中小老板的心。

  现在做老板苦啊,特别是搞制造业的,有时真觉得上下无路,进退两难,日日焦虑,前途迷茫。

  每天一睁眼便是各种成本开支,每个月面对山一样的薪资税费,在都是刚性约束,哪里的支出缓了晚了,马上就能要你的命。

  而收入呢,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是常态,殚精竭虑焦头烂额常常得到的却是一堆应收账款。

  所以说,不是“大神”谁敢做老板,不是“傻瓜”谁愿意去做老板呢?

  聪明的人聪明的钱早就开始大规模地撤出制造业。
 

  老板们为什么这么痛苦?

  中国制造业基本靠代工起家,在“微笑曲线”中处于最底端,活最脏最累,利润却很薄。

  早年要素价格低的时候,还是有利润空间的。可是这些年,原材料价格在涨,人力成本在涨,办公成本在涨,唯有产品价格涨不起来。

  专做外销代工的企业反映,洋人们把你的利润掐得死死的,能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做内销的则因为某宝、某多多等电商平台把价格穿透,而线下的假冒无良小作坊企业横行,正经做企业的根本无利可图。
 

  老板们的痛苦不仅来自市场。

  公司利润本来已经薄如蝉翼,却还要经常与方方面面的权力部门打交道,谁也得罪不起,哪里疏忽照顾不到都可能会被“弄死”。

  制造业的老板几乎就是个“超人”,要管产品,要管销售,要管财务,要管人力资源,还要懂法律,哪里出致命的问题企业分分钟完蛋。

  没有人为你分担烦恼(家人也多数不理解,因为没有时间陪他们),但打你主意忽悠你想坑你钱的人却如过江之鲫。

  老板们也会请一些高管,但高管们拿着高薪周末节假日休息、偶尔打打高尔夫、一不高兴还拍拍屁股走人,老板往哪走怎么走?

  普通员工也不好惹,想干就干,想不干任性辞职,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约束完全是不对称的,员工权益大如天,动辄到劳动部门到法院告老板,一告一个准。

  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无赖高管无赖员工,不少老板在交流时直言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处处受气,无人心疼,苦也苦也!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企业规模有几个亿,1000多员工,他成年在国内外飞来飞去。(注意:飞来飞去不是去旅游,而是为了生意。)经常飞的人知道,就一个字,累。

  这个老板十多年大多数时间都是住在厂里的,他有老母要孝敬,有妻儿要照顾,但没有时间,停不下来。

  有的专家总说老板们不懂生活,不懂管理,以前我搞大众媒体的时候也这样想,以为在机场候机室买几本书看看就可以对企业事务指手画脚。

  这几年跟这些老板走近了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有多幼稚,世界500强企业的做法能随便套用到中小企业吗?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来搞一个1000人的制造企业试试?那些在电视上在各类论坛上口若悬河高谈阔论的专家学者只需到这种企业做半年的老板,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
 

  有人说,老板们不是都很潇洒的吗?喝着拉菲唱着歌泡着妞就把钱给赚了。
 

  可能的确有极个别的房地产老板和他们的二代过着这样的生活,可能的确有个别贪腐的国企领导人有很多情人和别墅,但是在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一般制造业,说老板们整天灯红酒绿的社会舆论真的是误导。

  其实大多数制造业老板都生活简单,衣服包包车子都很一般,有的甚至像苦行僧。低调沉默,忍耐坚守,不眠不休,在某种程度上,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许多老板就是在修行。

  许多中小制造企业有所谓“内账外账”,因为如果只有一本账,照章纳税缴费,他们都不知死过多少回了。

  笔者的公司曾协助已经上市的照明企业寻找并购标的,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和行业地位都OK,最后一谈到财务状况就走不下去了。因为他们的开票收入和谈判时要的估值相差太远。

  对部分企业设“两本账”的问题,本人是坚决反对的。但看着这些老板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辛苦下来口袋里剩下的铜板没几个,又只能默默地表示理解。
 

  或曰:这么苦,这么难,他们为什么不选择离开?

  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开过公司的人都知道,由于这几年推行商事改革,注册一个企业可能只需一天,可要注销一个企业一年也不一定办下来。这还不是主要的。
 

  制造业企业往往要在一个圈子里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供应商系统、渠道商系统、行业人脉系统,方方面面牵涉的人很多,破产跑路注销企业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你在这个行业这个圈子就再也呆不下去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事业生命就此终结了。

  因为对制造业老板来说,离开一个熟悉的行业,到另一个陌生的行业东山再起几乎是概率极低的事件。

  所以对许多老板来说,即使公司利润薄无可薄,甚至亏损,也必须苦熬岁月,一天天耗下去!

  笔者认识的另一位老板,企业最辉煌的时候有2000多工人,现在逐年萎缩已经不到100人。

  在广交会上获得一个订单,几十万块钱的单子涉及产品的类别居然有几十款,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还好企业经营了20多年,有一些老底子,现在没有关掉工厂,也只是为了保持一种存在感,半死不活,聊胜于无。

  另一位仁兄还不如他,企业资金紧张,在小贷公司借了钱,结果本息越滚越多,终于难以为继,企业停产。

  欠供应商的钱,欠小贷公司的钱,欠房租欠员工工资,但他不跑路,每天到公司上班,任你打任你骂,一定负责到底,声称有钱再慢慢还上。

  制造业老板们的“二代”要么不愿接班,要么接班很不顺利。

  对于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二代”们,一方面正好碰上目前制造业的困境,父辈们的苦逼看在眼里,幸福指数太低,不愿跟着吃苦受罪。

  另一方面社会上充斥着赚快钱的急躁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氛围,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意识形态。

  明星们几天时间片场待待几千万到手,给房地产商站个台就是两三百万,网红们装疯卖傻做做“外围女”就可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制造业呢,厂房设备车辆一大堆固定资产,供应链渠道端一大堆人脉,研发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要把心操碎,一年辛苦下来还挣不了几个钱,你说何苦来着?

  前几天看到一篇网文,说某个企业一年200万的收入,利润只有2万多块钱。我想说,有利润算不错了,许多制造企业一年收入几千万,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比比皆是。
 

  或曰:利润薄如纸,是企业没有竞争力,为什么不转型升级?

  缺钱啊。本来利润不高,各种税费一除,一年下来根本难有积累;找银行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喊了多少年,问题解决没有?您心里没数吗?

  那小贷公司呢,的确有制造业老板走投无路到民间高息借钱,结果大家知道的,一沾就死。

  其实就算勉强凑到了钱,搞开发搞设计搞创新,可新产品上市没几天,山寨、假冒产品就铺天盖地而来。

  于是企业又要张罗打假,而结果多半身心俱疲收效甚微。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坐拥愁城,无计可施。
 

  制造业企业集聚区域珠三角、长三角、闽南三角洲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这些区域的制造业日子都不好过,其它地区东北、西北、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日子会比他们更好吗?
 

  中国不能没有制造业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大成就是发展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大大提升,全民因此由40年前的缺吃少穿迈入大多数人实现小康、少部分人富裕或贫困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富起来”靠的就是工业,未来中国“强起来”还得靠工业。

  我们永远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制造业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国之根本,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最大的国情之一就是人多,就业难。

  卢森堡可以靠金融业,泰国可以靠旅游业,甚至俄罗斯靠卖石油天然气就能很好地活下去,而中国绝不可能。

  那么仅靠不到100个央企,仅靠阿里巴巴、腾讯等一些互联网龙头,能解决中国最大的就业难题吗?更不能。

  有人说,从制造业中挤出的工人,女工可以做网络直播,男的可以做外卖小哥啊,让人只有“呵呵”啦。

  毋庸置疑,国家政策、社会舆论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中小企业身上。

  中小企业在全部注册企业中占比99%以上,解决80%的就业人口,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而制造业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充分激活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制造业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健康滋润地活下去,他们才有能力上供养政府财政,下供养员工家庭,全社会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地良性运转。

  体系完备的制造业正成为当今世界国力角逐的重要砝码。

  中国制造业能获得今天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几十年的勤劳奋斗,用一代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务须善加珍惜!

  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为什么那么大,就是因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把又脏又苦赚钱又少的活让中国人干了。

  美国人本来以为自己很聪明,中国人没日没夜地苦干,他们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坐享中国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但多年之后,中国国力在制造业的底色上全面崛起,中国人持有的美国国债越来越多,美国人这才发现以前的路有问题,于是特朗普政府终于“恶狠狠”地和中国开打全面贸易战,并且发起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的运动。

  对美国来说,你中国有一千个恒大、一万个碧桂园,他绝不在乎。

  但中国要是有10个华为、100个京东方这样的制造企业,有10000个德国中小企业那样的“隐形冠军”,那美国绝对如坐针毡,如临大敌。

  “中兴事件”是“导火线”,其本质就是美国要在战略上遏制中国,会选择先进制造业作为突破口。

  “中兴事件”不是自由市场意义上的企业竞争那么简单,它是大国博弈的一枚棋子,其政治意涵极其强烈。

  我们现在有时候会片面强调服务业的重要性。

  中国的服务业以前不发达,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偏低,大力发展服务业当然是必要的。

  但我们经常会犯非此即彼的低级错误,由于强调了服务业,制造业的地位好像就被边缘化了。

  笔者觉得,在中国的基本国情下,制造业永远比服务业重要,制造业是皮,服务业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以制造业为主的德国和以服务业为主的意大利,两国的国力国情对比一望便知。

  在行业举办的各种会议和论坛上,笔者曾多次向坚守在一线的制造业老板们致敬。这真的不是装逼,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因为做一个制造业的老板有太多不易,能选择在困境中坚守的人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鲜花和掌声。

  也许主观上他们只是为了个人和家庭有更好的生活,客观上却为国(纳税)为民(出薪)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可以选择退出,不再参与这个“责任越来越大,麻烦越来越多,利益越来越小”的制造业游戏。

  但是每个制造业老板的退出,都意味着国家税基的减少,一批国民的就业难题又会被推到社会上。

  必须留住制造业的老板们!制造业老板的痛苦若不能得到缓释,他们的萎靡乃至离开将是我们这个大国经济最危险的事情。
 

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


 

结语


  董明珠:既然选择了制造,就不要后悔!

  1

  东莞在我的心中非常深刻,东莞有无数制造企业,而东莞如今知名天下,是来自于中国制造。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得最快的省份之一,我们有机遇将智慧展现出来,保持走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前列。

  在当下的新时代,我们如何创造出新的辉煌,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首先,人才是创造的原动力。

  在改革开放初期,“南下淘金”是很多人的梦想。

  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从模仿、组装,到今天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广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在做大做强的今天,我们要更加关注短板——人才。

  企业发展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的动力,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了。

  格力12000名技术人才当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年轻人是具备创造活力的,很多年轻人都通过创业自我实现,但这样的创业成功率很低。

  作为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为年轻人打造出实现自我的平台,给予他们发挥创造的机会。

  人才最重要就是道德,如果没有品德,仅仅有技术的人才并不行。我们要给平台,给年轻人,有思想的人,将他们的梦想实现。

▲制造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技能需求
 

  2

  第二, 企业管理要在斗争中成长。

  格力电器为了抓质量,我们可以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

  因为公司一把手、管理层,就好像风,吹什么风,员工就像草一样往另一边跑。

  所以,从我成为格力总经理的那一刻起,就坚持任何时候出了问题,首先不要怪员工,管理层要找找自己的问题。

  我们每一位企业家,要将企业做好,也要先革命自己,要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问题。

  2001年,我们出现了员工罢工、劣质产品的现象,我们开始研究企业究竟怎么了?有制度、有要求,为何会如此?

  于是我们设立无数信箱,摆在厂长办公室门口。但是厂长有权力随时叫员工走人,没人敢去投诉,所以形同虚设。

  后来决定将总经理信箱设在厕所,于是最多时候收到了700封投诉。

  今天有人问我,企业搞成这样,是受哪一个企业的启示?实际上,管理模式是我们企业不断纠正纠错,最终才进化成了完整的管理模式。

  现在我们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国家进行评审,可能有一天会成为中国标准。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恰恰是解决了小事,才没有发生大事。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设立总经理信箱,了解员工的诉求后,发现员工的诉求非常可爱,员工只要公平。

  但是很多企业的中层干部已经将权力为自己所用了,给员工工资的高低不是根据工作表现,而是跟中层的“关系”,所以企业也有腐败。

  我也曾经犯错误,导致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及时调整过来可以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作为企业的一把手,一方面要勇于担当,敢于拍板,要有广阔的胸怀和格局,不要怕犯错误。

  另一方面,一定要严谨,要做好风险评估,拥有承担风险,在做好风险预案的情况下,敢于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3

  第三,要有自主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我的耳朵非常灵敏,只要听到空调的声音,就知道是不是格力的产品。

  但创业之初,格力跟所有家电企业一样,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内也没有行业标准。

  在这种环境下,格力能成为世界型的企业,是用“材料”堆出来的,当时的格力重达15公斤,是其他空调企业难以媲美的。

  那我对于创造的理解是什么呢?

  端在自己的手上,如果依赖别人只能跟着后面跑,要自己站起来。否则别人不给你靠,你就倒下。

  这就是我们这么多企业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宁可慢一点,也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从单一的空调到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格力一直在走自我研发的创新发展之路,是创造+制造促使格力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以日本某设备为例子,对外的售价是500万元,但是中国制造不到300万元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了,这件事情燃起了我自我研发生产设备的心。

  2013年,我就主张投资智能装备。那时候很多人都保持怀疑的态度。几年过去后,结果证明我们成功了。

  如今,我们研发出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设备,连核心零部件都是格力自我研发的,我们研发出来的模具设备,精度比进口快20%,成本却大幅下降。

  格力可以喊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但是一家不够,不能单打独斗。

▲格力部分智能设备
 

  4

  第四,要有定力,选择制造就不要后悔。

  曾经有人质疑我做手机,你能不能搞好你自己主业先。其实我好不好,我自己最知道。

  当有一天你的手机能够和家里产品连成一片的时候,那将是怎样的场景?格力做手机是为这样的时代做布局。

  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究竟是什么时代?

  过去一片恐慌,互联网会将我们传统企业压垮,没有制造业你行吗?都能变成马云卖东西,但是起码要有东西卖吧?

  我们制造业赚的钱,不像房地产、金融、投资,我们要有定力,即使受到委屈,既然选择制造就不要后悔。

  有人说我天天不干事就干网红,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不站出来发声,格力就要被收购了。

  我们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何社会责任。

  我们是家电行业唯一不做房地产,不做金融的企业,我们坚守信念,我们的制造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发展过程中,我们与命运作博弈的时候,遭到打击时,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应该有感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坚定自己的信念。

  没有信念,不管温室还是狂风暴雨都有可能被击垮,但是有了信念我们就可以排除一切困难。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单仁行的所有分享,希望董小姐的一番话能给各位带来一点点思考。那么各位,选择了制造,你们有后悔过吗?欢迎留言分享。

 
关键词: 制造业 格力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