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描关注
    纸引未来网公众号

    纸引百科-订阅号
  • 纸引未来网纸张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电话: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利红系统

    抖音扫码关注

  • 掌上纸引未来

    微信扫码

    纸引百科-手机版首页

    手机版

    纸引百科-纸引行情

    纸引行情

    纸引百科-纸引汇采

    纸引汇采

    纸引百科-利红系统

    利红系统

 积分商城 商务中心 |
纸引未来网
快速找货
纸引未来网-利红系统

纸引行情-小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纸业新闻 » 正文

当前的产能过剩并非“昨日重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核心提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痼疾。它使得国民经济运行失衡,资源配置扭曲,对真正有效率的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将化解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痼疾。它使得国民经济运行失衡,资源配置扭曲,对真正有效率的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将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然而,中央的部署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仍有待观察。许多省市宣称其已超额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但是,名化而实保的做法仍较普遍。

春节前陆续公布的各省份2014年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河北、山西等钢铁、煤炭产能过剩重灾区,经济尤为低迷。可以预见,2015年,产能过剩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正确认识当前产能过剩的性质和危害,并加以妥善应对,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当前的产能过剩不同以往。从需求角度看,以前的产能过剩大都是周期性的,会被接下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所吸收。但是,当前的产能过剩并非“昨日重现”。它是过往中国特定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的产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曾有的巨大外需已一去不复返,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不可逆转,化解落后产能终究是个绕不过去的坎。指望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增长来吸收现有产能过剩,总体而言已是幻想。

中央政府对此有着清醒判断,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以往依靠行政手段实施“关停并转”不同,这些举措坚持市场化导向,将环境、资源成本内部化,成效令人期待。

还应当认识到,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非市场因素所致,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大大加剧了产能过剩。同时,市场机制在矫正产能过剩上的作用还未发挥出来。这些复杂情形,使得化解产能过剩还不得不使用必要的行政手段。但是,这并不能减弱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的紧迫性。

长效机制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这要求价格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二是政府准确定位,要解决市场失灵,通过制定环保、能效、安全、质量等标准,形成倒逼机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企业要具备实现产业升级的能力。相形之下,目前,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监管越位、缺位并存,企业创新和升级能力较弱。这需要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框架,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企业实力,兼并重组是有效途径。实践中,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一直是难题。目前,相关利益共享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涉及的GDP统计、税收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不过,兼并重组后节能环保指标分配等新问题,仍需明确。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则与国有企业改革密切相关,其进展取决于国企改革的推进力度。

从短期看,化解产能过剩有可能造成经济进一步下滑,但是,稳增长与去产能的治本之策是一致的: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来实现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以稳增长的名义放缓化解过剩产能的脚步实非明智之举。产能除旧布新,经济重现活力,均有赖坚决推进一揽子改革。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