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描关注
    纸引未来网公众号

    纸引百科-订阅号
  • 纸引未来网纸张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电话: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利红系统

    抖音扫码关注

  • 掌上纸引未来

    微信扫码

    纸引百科-手机版首页

    手机版

    纸引百科-纸引行情

    纸引行情

    纸引百科-纸引汇采

    纸引汇采

    纸引百科-利红系统

    利红系统

 积分商城 商务中心 |
纸引未来网
快速找货
纸引未来网-利红系统

纸引行情-小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纸业新闻 » 正文

千年纸业的活化石——山西临县桑皮纸手工制造工艺的复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核心提示:在古老的黄土高原腹地,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临县刘王沟村,其手工造纸业从两晋时期一直留传至今,千百年来,一直是全村人的支

在古老的黄土高原腹地,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临县刘王沟村,其手工造纸业从两晋时期一直留传至今,千百年来,一直是全村人的支柱产业,时至今日仍有一位古老桑皮纸(也叫汉皮纸)工艺的传人——王福顺老人。

刘王沟村人世世代代以手工造纸业为生。走进刘王沟村,到处都是手工造纸的作坊,作坊里都供奉着造纸业的先祖——蔡伦祖师的画像,画像两边有一幅对联,上写:祖师圣德千秋颂,池中取宝万古传。据68岁的王福顺老人讲,自家祖孙三代都以造纸为生,他19岁开始造纸,已有40多年时间,即使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都不知道他们的手工造纸工艺是从何时传承下来的。

说到这里,王福顺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的关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传说。传说蔡伦有一次骑马出行,走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给马喂草料。休息的时候,马饿得实在受不了,就把拴马的缰绳咬到嘴里不停地咀嚼,麻绳在马嘴里越嚼越烂,但毕竟不是食物,咽不下去,嚼了半天还是把它吐了出来,正好吐到了蔡伦的衣服上。蔡伦一看,这一团麻纤维呈网状,跟自己的衣服一样平整,由此受到了启发,如果能用这种旧麻绳捣烂做成这种网状的东西来代替丝绸写字,岂不便宜得多?于是他马上回家找了一堆废麻绳,放在石臼里,倒上水,用一根木棍把麻绳捣得稀烂,然后把捣烂的麻纤维均匀地摊到一块丝绸上晾干,于是世界上第一张纸就这样诞生了。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跟刘王沟的造纸术根本沾不上边,为了探究刘王沟村的造纸历史,我们翻阅了有关资料,终于从中发现了端倪。

翻开旧《临县志》古迹卷,上载:“刘王庙,县治南45公里刘王沟,相传刘渊引兵过此地,有德于民,土人立庙祀之。”

刘渊(?-310年)即汉光文帝,匈奴人。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于304年起兵反晋,在左国城(今方山县南村)建都。距左国城西约30公里的刘王沟,也是刘渊统治的地盘。据说刘渊曾领兵驻于该村,在驻守期间,与村民鱼水相处,帮助村民办了不少好事,深受村民爱戴。刘渊去世后,村民为了纪念他,特将村名改为“刘王沟”以垂千古,并建了刘王庙进行祭祀。

刘王庙的正门是一个石拱长洞,洞顶是戏台,戏台正对面是正殿,一排5间。正中一间供奉刘王,东边两间连为一体,里面供奉龙王,是村民祈雨的地方,西边两间也连为一体,供奉的则是造纸先圣蔡伦的塑像,两边的壁画反映的是蔡伦发明造纸的内容。据村民讲农历三月十六为蔡伦的生日,十月初十为蔡伦的祭日,刘王沟村家家户户都在造纸,故供奉蔡伦保佑,每年三月十六在刘王庙唱戏纪念,十月初十上庙祭奠。刘王沟村人将刘王和蔡伦一同供奉,时间大约为公元3世纪初,即蔡伦去世后的200多年时间,刘王沟村人至少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手工造纸。由此可以推算出,刘王沟人造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

刘王沟村人造纸也有着光荣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在兴县成立了晋绥边区政府,创建了晋绥抗日革命根据地。为了解决当时晋绥抗日军民的穿衣吃饭问题,保证部队的物资供应,中共晋绥分局决定在原兴县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根据地第一个中央银行)并发行西北农民银行券。西北农民银行券由兴县洪涛印刷厂印制,但兴县当时没有造纸厂,于是在有着千年造纸历史的临县刘王沟村(一厂)和榆林村(二厂)建了红油造纸厂,生产印钞纸,用以满足印制西北农民银行券的需要。今天,刘王沟仍有当年在红油造纸厂工作过的王金喜和刘存福两位老人健在,均已年近90高龄。据王金喜老人回忆,当年自己曾经是红油印刷厂的技术工人,当时生产印钞纸用的原料是优质麻(也曾用过桑树皮),经过小毛驴拉的石碾慢慢碾成浆,再经过十几道工序的加工生产出印钞纸。成品印钞纸运送到兴县后,由在洪涛印刷厂工作的刘清海(刘王沟村人,已去世)同志负责检验并接收。

关于造纸,王福顺老人介绍说,刘王沟村人造纸的原料使用过好多种,如麻、棉花秆皮、废纸、桑皮等,甚至还用过河里面的水藻造过纸。但随着养蚕业的衰败,桑树的减少,原料成本过高,工艺复杂等原因,桑皮纸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被其他造纸材料替代,所以现在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对这种工艺一无所知。制作桑皮纸的工具大部分是木制的,对纸的纤维损坏较小,所以纸质坚韧耐用,而且保温防潮,用它书写文书契约,不易褪色,不会被虫蚀,保存数百年不易折裂,桑皮纸曾在我国金融印钞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了解这种古老的造纸工艺,2010年7月27日至8月15日,应我们的邀请,王福顺老人为我们制作了一批手工桑皮纸。根据老人造纸的过程,我们对桑皮纸制作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如下总结:一剥、二泡、三拌、四蒸、五焖、六踩、七捋、八剁、九捣、十洗、十一捞、十二挤、十三晾、十四整、十五裁、十六压。

一剥:即剥桑皮,把桑皮从树上剥下来。

二泡:即将桑皮在水里浸泡十天左右,每天翻两到三次,使桑皮充分吸水。

三拌:即拌上生石灰,用手揉匀。生石灰起软化作用。

四蒸:即将拌上生石灰的桑皮放在大锅内蒸,大约一天时间。

五焖:即熄火后在锅内焖两天左右。

六踩:即将桑皮取出,略加晾晒,置于一块40度斜坡的石板上反复踩搓,去掉桑皮表面的黑皮。

七捋:将杂乱的桑皮整理成条理分明的把子。

八剁:即用刀在木墩上将成把的桑皮剁成3公分左右的短节。

九捣:即将剁碎的桑皮放于一石臼内加水,用一带木柄的石锤将桑皮捣成碎末。

十洗:即将捣碎的桑皮置于一布包内,扎上口子,放在水中反复清洗,直到干净。

十一捞:即将捣碎的桑皮放于一装满水的石窖内搅拌,使纤维均匀散开,用一特制的竹帘捞成一张一张的纸。

十二挤:即将造出摞在一起的纸,用一平的石板压住,上面再加一杠杆,吊上重物,将纸上的水分挤出。

十三晾:即将造出的纸剥离开来,贴于墙上晾干。

十四整:即将晾干的纸揭下来整理整齐。

十五裁:即将整理好的纸毛边剪整齐。

十六压:即将一沓纸压到一块平整的石板下面,使得造出的纸张更加平整。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如今刘王沟人轰轰烈烈造纸的历史早已风光不在,千年桑皮纸造纸工艺也濒临失传。说到这里,王福顺老人语气中充满了伤感,由于造纸赚不了大钱,而且又苦又累,所以现在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干这个手艺,很多人都放弃了造纸,手工造纸作坊也由鼎盛时期的二三百户下降到现在的二三十户。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多次要求关闭手工造纸作坊,刘王沟村的手工造纸工艺今后能否得到传承和延续不得而知。为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刘王沟村这一古老而又原始的桑皮手工造纸工艺得到传承和延续。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