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纸业新闻 » 正文

紫荆花造出“不砍树的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89
核心提示:
>    8月15日,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曾经被人们弃如敝履、随意丢弃的麦草秸秆,“华丽丽”走上车间流水线,成为“高大上”的造纸原料。自2012年开始,紫荆花潜心3年守望金色麦田、经过12次不断研发和升级改造,成功生产出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不砍树的纸”,引领造纸行业革命。

    造纸业一直背负着“黑水换白纸”的恶名。数据显示,造纸行业只占全国GDP的1%,产生的污染却占15%。一面是我国森林资源缺乏,造纸木浆长期依赖进口;一面是大量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环境。宁夏紫荆花着力破解这一“两难命题”,以小麦、玉米、稻草、芦苇、葡萄藤条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并将制浆产生的黑液变成有机肥还田,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为宁夏川区1202万亩农作物秸秆找到了“用武之地”。

    紫荆花“以草代木”的造纸新模式,成就了一道“一举多得”的算术题:按照年生产30万吨本色纸计算,每年可处理废弃秸秆75万吨,减少因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116万吨,减少因秸秆堆放产生的面源污染80万吨。目前,紫荆花纸业以每吨500元—600元的价格回收秸秆,不仅解决了造纸原料短缺,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

    紫荆花生产的麦田本色品牌纸健康环保,吨耗水仅为22立方米,生产成本仅为木浆纸的75%,利润却比木浆纸高出30%,并从源头上杜绝了二噁英等有害成分的产生。公司董事长纳巨波说,“不砍树的纸”不但给秸秆找到了“新工作”,而且有效扭转了森林资源缺乏、造纸行业长期依赖进口原料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多赢,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意义重大。作为中国生活用纸十强企业,紫荆花提出打造宁夏秸秆造纸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到2020年,形成年处理75万吨秸秆,生产本色纸及纸制品35万吨、有机肥55万吨的生产能力。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